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
来源:新华网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1-04-13
|
51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听文物讲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
听文物讲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
千百只手臂自崖壁上次第展开,如层浪叠涌;万般姿态的手掌,或五指平伸,或轻拈法器,似花绽放;金光灿灿的主尊观音造像盘坐莲花宝座,慧目下视,慈悲安详……
2021年2月23日拍摄的重庆市大足区千手观音。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这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集雕刻、贴金、彩绘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这尊龛高7.2米、宽12.5米,面积达88平方米的千手观音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宝顶山大佛湾,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西南地区的荒山野岭中,缘何留下这一绝世国宝?端坐崖壁800多年的千手观音何以历久弥新?
往事越千年。唐宋之际,随着中原王朝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承继北方石窟寺造像之衰,川渝石窟寺建造迎来高潮。
1174年前后,南宋昌州(治今大足)米粮里僧人赵智凤,来到宝顶山,沿着奇峭嶙峋的岩壁围建一座佛教道场的想法油然而生。其后数十年间,叮叮当当的凿刻声在这里回荡,数以千计的佛像破石而出。千手千眼、气势恢宏的千手观音造像就此诞生。
“观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孺皆知的一个形象。早在宝顶山石窟营建之前,千手观音以绘画或雕塑的形式大量出现在各地佛教寺院,但宝顶山千手观音,规模之宏大、工艺之精美、影响之深远,世所罕见。”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说。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本体局部修复前的照片。(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时光荏苒,进入21世纪,这尊千手观音造像在长年累月的风侵水蚀下,加速病变。2007年,千手观音一根手指掉落。
保护刻不容缓。2008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大足宝顶山千手观音抢救加固保护项目,并将其定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
“当时共发现石质胎体风化、贴金层开裂、彩绘脱落等各类病害34种。”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说,如此大规模、综合性石质文物修复,没有先例可循,为此专门汇聚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0多家文保、工程单位近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联合“诊疗”。
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等现代科技在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中得以应用……随着千手观音本体修复进入关键阶段,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挡在了保护人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