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改革开放40周年河南重点项目巡礼      一带一路经济开发与自贸园区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让创新的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从“科教更加进步”品味我们的小康生活
来源:新华网 | 记者:新华社记者董瑞丰、胡浩、徐海涛 | 发布时间: 2020-07-13 | 3591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和教育进步持续不断地为中国发展注入巨大动能,并切实影响着14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前景。伴随着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声声鼓点,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正在昂首走向全面小康。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技既要“顶天”也要“立地”,为国家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更多贡献。

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一个个利民惠民的生动案例,编织起全面小康的创新版图。

民之期待,让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


在湖北,科技扶贫把一所高校和一个贫困县紧紧“绑”在一起。

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建始县的定点扶贫已持续多年,花开时节,师生们教果农给樱桃授粉;雨季来临,传授避雨栽培和穴贮肥水覆膜技术;平日里,修剪、套袋、病虫害防治……通过培植魔芋、玉米、猕猴桃等优质特色资源,2019年,这里的精准扶贫产业总产值达到数亿元。

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让一项项技术变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一项项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致富的“造血干细胞”……2019年,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全部投入扶贫工作,助力2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画圆有很多方法,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还有哪些办法呢?”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迎来一堂特殊的数学课——200公里之外的重庆市特级教师郭莉“连线”同步讲解。

高清AI跟踪摄像头实时对师生动作进行智能捕捉,5G网络同步呈现教室全景、师生特写和板书。“山里娃”不仅有了崭新的塑胶跑道和多功能活动室,还能零距离听特级教师讲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师资配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95.32%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我国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各级各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以上的水平。其中,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4%。

创新,为全面小康注入更强活力

安徽,合肥。京东方10.5代线工厂,一块块先进的液晶面板从这里发往全球;一期设计月产能12万片晶圆,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投产,与国际主流产品同步……

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装备制造和智能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正在这个中部城市形成,展现出蓬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