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从河南修武乡村振兴美学路径方法论的提出 看基层党政组织的创新活力
来源:本站 | 记者:贺永召 张坡 | 发布时间: 2021-07-05 | 62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方法论创新过程中,对发展进步的现实期望是根本动力,而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视野和创新活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言】一座经济欠发达的豫北小县,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通过美学设计和文化赋能,打造出城市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文旅产品,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美学方法论。在方法论创新过程中,对发展进步的现实期望是根本动力,而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视野和创新活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除了适当的宽容与鼓励之外,用制度保障创新成果得到有效推广也十分关键。


修武县以云台山为美学原点,在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下,逐渐次生了党建、民宿、汉服等一批美学IP,用美学设计激活乡村生态和文化资源,引导群众在美学经济中创业创富,实现资源变现。这一美学方法论,在“十四五”时期能否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否具有示范意义?


太行山把最美一段留给了河南

修武位于太行山南麓,境内的云台山便是太行山的最南端,不同于北太行的荒芜和贫瘠,更加湿润的气候使这里雨水充沛,植被茂盛,地质作用造就的众多峡谷、悬崖、瀑布,让这座豫北小城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显得与众不同,云台山可谓雄秀兼具。


云台山子房湖景区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河南”,这是对云台山的美誉,背靠绿水青山,修武有了“美”的底气。除了自然山水,修武县还分布着十几个保存完好的太行古村落,风貌原始、风俗独特。竹林七贤、孙思邈、韩愈等先贤也为云台山水赋予了几分灵秀之气。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修武接待游客接近110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03亿元,占GDP的30.5%。


党建美学“破土”  星星之火燎原

云台山源源不断的游客,让修武有了走美学线路的现实依据。美学概念的“破土”是在2016年,修武在解决乡村功能不足的问题上,开始把美学+党建作为突破口,聘请专业设计师和乡建专家对试点的农村队部进行美学改造和功能升级。经过美学改造后,别具风格、美观时尚、功能齐全的党建综合体给了村民极大的震撼,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随之改善。不仅提振了农村发展的士气,还把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打造成了一座座美学宣传点和“加油站”,美学概念逐渐有了群众基础。


除此之外,修武还率先在教育系统播撒美学种子。全县学校以美育活动为载体,将美学教育延伸到各个学科,通过开展“创美大赛”“诗词大赛”“我是演奏小明星”等活动,从美术、文化、音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美育熏陶。在此基础上,修武县还在逐步开展全民美学教育,尝试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一体化的国民终身美育体系,让美学概念深入人心。培养群众美学资源变现、运用美学创业创富的意识。


以云台山的青山绿水作为美学原点,党建美学率先点起了星星之火,试点的成功,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全县农村激起了层层水花。


宰湾村美学改造后的老民居


在云台山脚下,经过改造的宰湾村党建综合体“颜值”暴增,建筑、广场、园林的设计中无不凸显着美学理念。全村民居统一规划成白墙红瓦,柏油路面延伸到家家户户,整个村子的建筑色彩与云台山相互映衬。村子美起来了,村民们猛然间意识到,靠近云台山,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闲置的土地、废弃的民房,都有了变现的潜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村,在这片仿若新生的土地上寻找机会。经村民一致同意,宰湾村在集体土地上盖起了楼房,由镇政府牵头招商,村里还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七八十年代具有浓郁豫北特色的老式民居进行美学改造,开发成真正能留住乡愁的特色民宿。


经过美学改造后,宰湾村找到了发展致富的“活水”,村集体收入连翻数倍,村里建起了大剧场,每周都有演出。宰湾村党支部书记侯小三说:“村部的美学改造,让全村更有凝聚力,群众更有意愿回乡发展,随后又改善了人居环境,美起来之后,全村的闲置土地和房屋变得更有价值,游客和投资商都愿意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增强了群众们走美学线路的信心,大家参与的热情更高了。”


沙墙村党建综合体


随着党建美学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村庄主动参与到美学改造的行动中,2019年,七贤镇沙墙村启动老旧村部改造,83户村民主动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美观时尚的新村部,整个村庄的面貌为之一新,游客来了,民宿和餐饮服务也应运而生。截止目前,修武全县187个行政村中,已完成美学改造127个,这项美学路径的“一期工程”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培育美学产业  打造精品民宿

随着云台山景区的开发,山脚下的岸上村变成了最大的游客服务区,是游客住宿和餐饮的核心区域。过去,这里大多是杂乱无章的小市集和民房改成的小旅馆,不佳的食宿体验也直接影响了游客留存指数和消费欲望。修武把这里当成了美学经济的又一试验田,政府出资聘请设计师免费为村民提供定制化设计服务,并引入农商行、中旅银行等为村民提供低息贷款,政府作为担保。


据村民推算,一户三层结构的民宿从建设到装修需投入大约260万元,按照市场行情,4—5年可以收回成本。经过美学改造后,岸上民宿街旺季日均价达400-500元,节假日期间一房难求。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曾因尘世纷扰在云台山隐居,嵇康、阮籍等广袖飘飘,放歌纵酒、抚琴弄诗的画面为云台山增添了不少超脱之气,魏晋风流溢满山水之间。


河南首家五星级民宿 云上院子


借助魏晋文化的历史留存,修武在西村乡金岭坡村就地取材,将隐匿于深山之中的废弃石屋打造成了一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五星级”民宿。民宿的前身是一处地主的私宅,包括前厅后院和花园,以及十几间全由青石条所筑的房屋,新中国成立后,这所私宅变成了村子里的学校,近些年学校选了新址,这里便废弃了下来。当修武县把公路修到金岭坡村之后,这座宅院的古朴和雅致才被外界所知,并吸引来了民宿运营企业,为了将这座宅院打造成修武民宿的精品,县里确定了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在整体规划设计上给予指导,在开发用地上,对非耕地区域给予相对宽松、灵活的政策支持。


设计师请来了村子里的老石匠,沿用老手艺,又加盖了十几个纯石房间,经过美化改造后,整座院子生机勃勃却又古朴清雅,远远望去烟灰色的建筑在丛林中若隐若现,恍然间真有一种隐居世外的感觉。虽然云上院子单个房间日租金高达800-2000元,但还是吸引了很多外地的游客慕名前来。


据了解,依托全域旅游的优势,修武县已经建成民宿集群和村落10个,打造精品民宿104家,床位2803张。仅岸上民宿街,年综合收入就达5000万元,带动7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全村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比改造前增收500%。


据修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松介绍,接下来修武将聚焦美学化打造、规模化培育、品牌化运营的发展之路,县财政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民宿产业专项奖补资金。同时安排3亿元民宿贷款,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衍生美学IP  拓展消费场景

从党建到民宿再到汉服,修武的美学经济画卷由点到面逐渐铺开。按照县委书记郭鹏的构想,美学经济应该是支撑修武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政府引导加市场主导,运用高品质的美学设计,激活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创造出城市消费者愿意买单的高附加值文旅产品,从而实现资源变现,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修武的生态资源是以云台山为代表的绿水青山,文化资源包含了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若从资源质量来看,修武并不特别,也没有明显优势。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周边拥有千万城市人口的辐射带动,修武的美学产业如何二次“破圈”?只有从市场寻找破解之法。


首届云台山电音节观众爆满(修武县委宣传部 供图)


云台山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除了食宿门票之外,如何拓展游客消费场景?云台山打造出了“云台山电音节”这一次生美学IP,2020年首届“云台山电音节”,45天时间吸引了24万现场观众,抖音等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3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次,电音节带来的直接收入达1500万元。同时期,云台山景区的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较2019年增长了18%和12%,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名利双收”。


鉴于既有的文化基因,以及Z世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消费热情,修武顺势把处于国潮风浪中心的汉服产业嫁接了过来,掘金千亿汉服市场。在距离云台山景区25公里的云台古镇,仿盛唐时期的古建筑,为修武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发酵池。


2020年8月修武在云台古镇推出了首季永不落幕的汉服节,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融为一体,轻罗小扇、衣袂飞扬的各色汉服,和古镇交融在了一起。在汉服文化落地之后,一个月内又连续推出两季汉服节,前后有超过30万游客慕名而至。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身着汉服为修武代言的视频,抖音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


修武举办第一届汉服博览会(修武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21年5月,修武又持续发力,举办了中国首届汉服博览会,120多家汉服品牌、60家配饰品牌,以及300多家布料、妆造、摄影等行业上下游企业参展。一届汉服节加上一场博览会,让修武快速切入到了汉服产业的聚光灯下,已经享誉在外的美学基因为其提供了支撑点。在汉服光晕的加持下,古镇和云台山也成了修武旅游产业的南北两极。


在县委书记郭鹏看来,培育一个新产业需要至少三到四级火箭推力,修武汉服产业的未来还需要继续注入燃料,并顺势把设计、原料、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培育起来,让汉服产业真正扎下根来。


强化终端管理  保障方法论活力

从党建到产业,由点及面,修武的美学路径逐渐立体、饱满。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终端管理能力不足、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同时在旅游资源相对薄弱、游客辐射不强的区域,美学路径如何发挥作用?也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民宿经济已经成为修武县的一张名片,在民宿产业的培育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后期的运营管理上还需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岸上民宿街为例,在政府引导的设计上,强调了“一户一景”,也兼顾了和云台山水的意境融合,但和国内知名民宿集群相比,岸上民宿群的品牌识别度依然较弱,在游客脑海里难以形成整体而且强势的品牌形象,市场号召力有限。


开窗见山的岸上民宿


品牌不够强势也导致了市场价格不稳定,民宿从业者张爱莲向记者透露:“虽然旅游旺季房间价格能稳定在400-500元,但淡季时候各家都开始低价竞争,不稳定的价格容易引起游客的不信任,对岸上村的民宿产业来说也是不小的伤害。”另外,每家民宿都设计有公共空间,但是利用率却不高,在经营管理上需要加强氛围营造和对游客的引导。


针对终端管理的问题,云台山镇副镇长赵明霞表示:“已经在从业者中组织成立了民宿管理委员会,接下来会强化委员会的沟通、管理职能,对从业者进行运营管理培训。”


修武县副县长王为平表示:“为了提高民宿竞争能力,修武县将实施品牌化运营,瞄准行业头部品牌,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场的专题招商活动,让更多的国内一线民宿运营团队在修武安家落户。聘请全国民宿行业领军人物,传经送宝,培养更多的本土民宿经营人才”


在乡村建设方面,靠近云台山景区以及自身有产业支撑的村庄,在美学经济的引领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基层管理人才的匮乏对村子的发展依然是一大制约要素。如何提升村落治理水平、保持创新活力?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一方面还需要依靠市场,用客流来倒逼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而在核心旅游资源辐射不到的“边边角角”,游客较少,发展后劲也显然不足,这很可能是美学路径需要面对的最后一块硬骨头,是继续深挖资源打造美学阵地,还是尝试扩大旅游资源的覆盖面?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产出和投入不成正比的风险。或许需要从整体着眼,加强劣势区域和附近优势资源的联动,培育并强化其功能性,融入优势资源的配套体系,将“边角”区域强行并网,以强带弱。


亦或是灵活采用美学经济之外的其他方式作为补充,这需要修武在实践中慢慢探索。这个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药,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方法论可以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应对,就没有啃不下的骨头。


修武方法论创新的启示

纵观全国,南方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先富的过程中,依靠科技带动工业,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也仍然遗留下了工业基础薄弱的“边角”,像广东的粤西北、江苏的苏北、浙江的衢州和丽水,这些是无法开展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生态区、农业区或偏远山区。修武和绝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县市一样,也面临这样的发展难题。


修武县紧紧围绕生态和文化资源,从村部改造实现美学理念的“破土”,到党建美学形成燎原之势,依托全域旅游用美学赋能民宿,随后快速切入汉服产业,并利用现有美学资源拓展消费场景,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由点到面到网,有里有面,有基础有塔尖。纵观修武美学路径方法论的探索过程,给社会留下的启示是全方位的。


首先从创新的动力来看,方法论创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进步的现实期望,每个地方的人民群众都满怀着对发展进步的向往,只有时刻心怀人民,渴望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才能燃起创新的热情,这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同时,修武县在方法论探索创新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盘清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全域旅游,用美学设计来赋能文化和生态资源,从规划到设计,都体现出了节约意识,依托闲置资源,避免了大拆大建,做到了因地制宜。


坚持由点到面,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试点的成功经验鼓舞斗志,凝聚发展合力,正是由于美学+党建的成功案例,才在群众中形成了走美学路线的共识,为接下来更大范围的政策推广减少了阻力。在美学思维的引领下,美学经济的发展兼顾了基础民生,也培育了高端产业,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领导干部的主心骨作用和坚持组织领导也至关重要,县委书记郭鹏是美学路径的坚定支持者,有人称他是探索者、开拓者和实践者。为了让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落到实处,修武成立了美学经济服务中心,严格把关规划设计。虽然美学经济前期也曾受到质疑,但在组织领导下,全县上下还是凝聚了共识,具体政策才得以顺利实施。


探索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表明,人才和精细化管理是影响创新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以开放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弥补差距,提升竞争力。


最后,政府创新是是有成本和风险的活动,激发创新活力,除了适当的宽容与鼓励之外,制度的激励与保障也必不可少。没有一项创新是容易的,也没有真正完美的方法论,能够解决主要发展矛盾或者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已经十分难得,在创新的过程中无须苛责,也勿求完美。对于创新,需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对于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或治理方式,需由制度来对其肯定并保障推广,这也是鼓励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