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2021年12月20日第一版刊发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的署名文章:《牢记领袖殷殷嘱托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高度重视,2014年5月,在河南视察时叮嘱我们,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019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河南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2019年9月,在视察河南时强调,要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今年5月,在赴河南南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了河南光荣的使命,为我们抓好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生产,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总产连续5年超过1300亿斤,2020年达到1365亿斤。今年全省夏粮总产760.64亿斤,单产445.43公斤/亩,均居全国第一;秋粮生产虽受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年粮食产量仍达到1308亿斤。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抓住耕地这个根本,坚持推动藏粮于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不懈地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一是严守耕地红线保粮田。压实地方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开展全省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把有限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4亿亩以上,基本农田稳定在1.02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二是提高耕地质量保产能。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任务,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把更多“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同步抓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26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三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保命脉。始终把水利作为粮食生产的生命线,实施小浪底南岸灌区、小浪底北岸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疏通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今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929个、年度投资1072亿元。
二、聚焦种子这个要害,着力推动藏粮于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今年5月视察河南时又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河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聚力打造现代种业强省。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了神农种业实验室,谋划建设“中原农谷”,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构建现代化商业育种体系。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研究应用,郑麦9023、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二是强化创新应用。建立大联合、大合作的农业科技发展新机制,建设26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2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构建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建8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3%。三是提升装备水平。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推动农机装备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全省拥有8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21.4万台、联合收获机械超过30万台,均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三、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思路,每年投入20亿元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一是稳步扩大面积。提前发布强筋、弱筋小麦品种目录和适宜种植区域,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强筋、弱筋小麦,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533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8%。二是建设生产基地。在全省选择40个县,每县每年支持400万元,建设10万亩以上高标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带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三是推进订单生产。发挥用粮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全省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在90%以上,每斤价格较普通小麦高0.1元左右。
电话:(0371)58553678
传真:(0371)58553678
手机:13101710000
邮箱:465339995@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城北路9号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观塘观塘道332号6楼
总社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45645
电邮:head@eiahk.com
总社编辑部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88304
电邮:edit@jdonline.com.hk / xgjjdb@vip.163.com
Copyright © 2024 香港经济导报河南频道-河南 版权所有 All Rrghts Reserved ICP备:豫ICP备200184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