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上月宣布,由工业专员(创新及科技)领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成立,将以产业导向为原则,致力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进程,为香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上述举措彰显了香港政府当前施政的核心重点与坚定决心。那么,究竟何为“新型工业化”?香港又为何对其如此看重呢?

香港为何着重“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精髓在于将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前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工业的飞跃式发展。这一理念与第4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通过科技赋能工业,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在产品质量上得到飞跃进步。
事实上,早在2022年,香港政府便发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沿着4大发展方向制订重点政策,其中一方面就是完善创科生态圈和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具体包括开设工业专员(创新及科技)职位,以统筹和督导“新型工业化”策略的制订,并协助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升级转型。
在最新的《2023年施政报告》中则进一步提出,将在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内设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由“工业专员”领导,将以产业导向为原则,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不仅支持重点企业在香港发展,还积极协助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进行升级转型,并大力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
“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正式成立标志着香港政策的延续性,也表明香港正朝着成为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进,推动香港在发展新兴高增值产业及支持传统产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为香港创科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注入更多动能。
除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外,香港政府也有其他相关措施,加速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接下来将具体介绍。
香港多项举措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4-25年财政预算案》支持
《2024-25年财政预算案》明确提出,于今年年内推出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从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企业,以1(政府):2(公司)的配对形式为每家企业提供最多2亿港元的资助,同时申请企业亦须在港投资不少于2亿港元。预计“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将吸引50至100家从事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在香港投资不少于200亿港元。
除了上述配对资助外,参与“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的企业还可在“研究人才库”下获资助聘用研究人才,以及在“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下,以先导形式聘用小量非香港本地技术人员,提速在香港建立及营运先进制造设施。
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
为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支持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香港早前推出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该计划去年更名为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
该计划下,香港政府会以1(政府):2(公司)的配对形式提供资助,资助金额为获批项目总开支的三分之一或1,500万港元,以较低者为准,并容许申请计划的企业任何时间在计划下合共进行最多3个项目,以获取最多共4,500万港元的配对资助。只要根据《公司条例》(第622章)在香港成立的公司均符合资格申请。
新型工业化借助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及新材料等尖端技术,推动具有巨大增值潜力和高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香港政府将积极深入研究,并持续推出更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香港的繁荣与进步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