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赵山介绍了济源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赵山表示,今年以来,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济源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部署,狠抓三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是抓创新,增动能。济源召开了新型工业化暨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济源中试基地管理办法,河大纳米中试基地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共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蔬菜种业纳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两家中原学者工作站成功挂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4家,豫光集团、优克电子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双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4%,居全省第2位。
二是抓项目,夯基础。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每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手续办理专班会,开展节日假期期间“三不停”专项行动,高标准承办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主会场活动,17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2亿元。深入实施“链长制”招商,精准对接工业富联、中国有研等10余家头部企业(院校),促成投资30亿元的新一代智能手机精密制造、投资10亿元的年产12万吨铝基新材料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布局济源。
三是抓产业,育集群。立足济源产业基础,以“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为抓手,培育壮大8条重点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产值近2000亿元,纳米材料产业纳入省“7+28+N”产业链群,全省纳米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济源举办,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优生态科技中心中原总部落户济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8.8%,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达79.7%、42.8%、17.5%,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