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养老服务业发展置于民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全力提升全市养老服务质量。作为老年人口大市,截至2023年底,商丘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150.8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9.6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7.1万,占比15.29%,在河南省内,商丘老龄化程度较为突出。
深入调研发现,商丘农村老年人口约75万,失能、独居与空巢老人数量众多。相较于资源集中的城镇养老,农村养老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局面,亟待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一、农村养老服务现存困境
(一)养老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商丘市养老服务设施主要以敬老院为主,共计167所,床位21834张,养老床位缺口显著。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推进迟缓,在养老机构融入社区养老、“医养康养”协同发展以及智慧养老服务等关键领域,农村地区所获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远不及城市。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仅数量稀少,且陈旧老化,专业医疗保健服务与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严重匮乏,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与生活需求的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诉求。
(二)服务体系支撑薄弱
由于薪酬待遇偏低、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欠佳等因素,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元护理需求的专业人才对投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热情不高、意愿不强。现有护理人员多为周边未经过专业护理培训的农民,人员流动频繁,专业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短缺与服务人员流失问题相互交织。此外,养老服务行业投资规模大、利润空间小、回报周期漫长,有限的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养老设施建设,补贴标准较低、支持项目较少、申请程序繁琐且周期冗长,极大地削弱了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三)运营水平亟待提升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呈现“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的特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养老机构入驻,运营管理水平较低,无法及时响应并满足当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同时,全国性养老服务连锁企业在商丘农村地区落地较少,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老年消费品产业,如食品、药品、保健品,以及老年用品制造产业,如医疗器械、康复辅具等,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适老智能家居、智慧健康等新兴养老产业在农村地区近乎空白。
二、优化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商丘市政协常委刘昆提出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全方位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让农村老人共享幸福晚年。
(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科学规划养老设施:强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强民政、自然资源规划、财政等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与沟通协调,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能够精准对接商丘农村地区的养老实际需求,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创新资金引导模式:充分发挥政策与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鼓励并支持养老机构积极拓展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农村养老事业,共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慈善捐助渠道:积极倡导并争取社会慈善力量的支持,鼓励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农村特困老人及失能老人群体延伸,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二)提升运营管理效能
推广“以大带小”模式:积极推行“以大带小”的服务模式,将乡镇敬老院与幸福院委托给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托管运营,依托大型养老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与管理经验,带动小型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动敬老院功能转型:大力推动乡镇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出台优惠政策以及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充分发挥乡镇敬老院在区域养老服务中的枢纽作用,切实承担起承上启下的重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养老服务。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养老 + 行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康复、辅具租赁、老年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产业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稳定人员队伍:稳定农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落实《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相关规定,为养老护理人员提供岗位补贴,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给予入职补贴,合理制定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标准,吸引和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为农村养老服务注入新鲜血液与专业力量。
强化监督培训:民政、人社、卫生、消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养老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指导,搭建养老服务人才供需信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实现持证上岗,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
鼓励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各类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具备一定专业服务技能的志愿者以及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的活力老人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在必要情况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志愿者以“一对一”的形式,为农村困难老人提供精准兜底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农村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电话:(0371)58553678
传真:(0371)58553678
手机:13101710000
邮箱:465339995@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城北路9号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观塘观塘道332号6楼
总社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45645
电邮:head@eiahk.com
总社编辑部电话:(852)25738217
传真:(852)28388304
电邮:edit@jdonline.com.hk / xgjjdb@vip.163.com
Copyright © 2024 香港经济导报河南频道-河南 版权所有 All Rrghts Reserved ICP备:豫ICP备200184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