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善水书院:探寻罗山皮影的百年匠心传承
来源:本站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5-07-14 | 281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讯员:王子昱、丁宇航、张雨欣)在豫南大地上,传承着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艺术——罗山皮影戏,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绵延近千年。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善水书院“皮影寻光”非遗文化探访团走进信阳市罗山县,对话当地皮影戏传承人李世宏,深入探寻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精湛技艺与文化传承之道。

 

罗山皮影戏最早起源于北宋景佑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中原地区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传承人李世宏介绍,罗山皮影戏对演出环境要求严格,表演者需根据光线强弱调整幕布角度与灯光位置,才能让皮影在幕布上呈现灵动姿态。剧目题材上,《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神话故事是罗山皮影戏的“拿手好戏”,跌宕起伏的情节配合艺人精湛的操纵技艺,总能让观众沉醉其中。


 

 

一张皮影的诞生,凝聚着匠人数十道工序的心血。李世宏向探访团的同学们展示了制作工具并讲解道:“罗山皮影的材质必须选用上等牛皮,先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直至平整透光。图案则源自代代相传的古老图纸,这些历经岁月的‘传家宝’承载着先辈们的艺术智慧。”图案勾勒完成后,匠人需用特制刻刀精细抠凿,再以矿物颜料上色,待色彩干透,涂抹桐油增强防水性,最后用竹竿将关节部位巧妙连接,一个栩栩如生的皮影角色才算完工。


 

除了制作工艺的讲究,皮影的保存同样是门“大学问”。“牛皮材质的皮影极易受环境影响,潮湿、强光、火源都是它的‘大敌’。”传承人指着保存皮影的防潮箱说道,“过去多用木箱存放,但长期静置易受潮发霉。如今我们采用恒温恒湿的专业设备,定期检查擦拭,确保皮影的得以长久保存。”


 

谈及传承,李世宏先生表示,每一代皮影戏的传承人都在探索创新,例如他和师傅以及其他皮影传承人结合罗山的红色文化,编排以红二十五军长征故事为主题的皮影戏,为这项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如今的传承人们一方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题材结合,创作贴合当代生活的新剧目;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传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这门艺术的魅力。”如今,罗山皮影戏不仅是当地节庆活动的“保留节目”,更通过新媒体走向全国,让百年光影艺术焕发新生。



从精选牛皮到灵动皮影,从幕后制作到光影舞台,罗山皮影戏不仅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更是代代匠人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见证。在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这束跨越世纪的光影,正照亮传统艺术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