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ECONOMIC HERALD
虞城荠菜:从田间野菜到"六彩名品",一株菜的药食同源传奇
来源:本站 | 记者:崔治明 | 发布时间: 2025-09-09 | 2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豫东平原的沃土上,有一种菜既登得上春日餐桌,又入得了中医药典,它就是有着"药食同源"特质的虞城荠菜。这株曾遍布田野的野菜,如今已成为虞城县三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片之一,更撑起了全国最大的荠菜种植加工基地与速冻原料基地的产业版图。2019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1年拿下绿色产品认证、2022年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虞城荠菜用一张张"认证",书写着从野菜到"金菜"的蜕变传奇。

 一棵有故事的菜:从远古传说走来

 

虞城荠菜的故事,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相传舜帝之子商均受封于虞国(今虞城县利民镇),巡视领地时偶然发现了这种耐寒耐瘠的草本植物。其嫩绿的叶片、洁白的根茎散发着淡淡清香,尝之清新可口,食后通体舒畅。商均遂命族人采集食用,让荠菜成为部落重要的食物来源。这段传说虽无确切史料佐证,却让荠菜与虞城的渊源染上了传奇色彩。

 

位于虞城县利民镇古城西关的商均墓,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与荠菜的千年羁绊。作为虞舜帝嫡长子,商均受封于此建立虞国,后世以国为姓,"虞"姓由此而来,虞城县名亦沿用至今。在商均及其后裔繁衍生息的33代里,荠菜或许就已伴随先民度过了无数春秋。


 


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不择土壤,田边、路旁、庭园周围皆可生长。先民们在长期劳作中,逐渐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与多种矿物质,更体悟到其药用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明目降压。从茹毛饮血到农耕文明,荠菜悄然融入人类文明史,成为跨越千年的"生存伙伴"。

 

一棵入诗的菜:文人笔下的清雅意象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邶风》中这句古老的诗句,为荠菜奠定了"甘美"的文化基因。作为最早进入文人视野的野菜之一,荠菜以其坚韧品性与清雅滋味,成为诗词中独特的文化符号。

 

辛弃疾笔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赞其于风雨中绽放的生机;陆游则直言"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将荠菜羹的鲜美置于珍馐之上;苏轼创制"东坡羹"时,特意加入荠菜,称其有"自然之甘"与"味外之美"。从先秦到明清,文人墨客不仅食荠、咏荠,更赋予它多重意象:早春萌发时是报春的信使,寒风中挺立时是坚韧的象征,田园间生长时是恬淡生活的写照。

 

晋代夏侯湛在《荠赋》中,更将荠菜与松竹并论,赞其"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的贞固品格。这种从自然特性中提炼出的精神内核,让荠菜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承载文人风骨的文化载体。

 

一棵能入药的菜:药食同源的智慧结晶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这句流传民间的谚语,道出了荠菜的药用价值。从古代医典到现代研究,都印证着它"药食同源"的独特属性。《名医别录》记载其"主利肝气,和中",《本草纲目》称其"明目,益胃",而民间更有荠菜煮鸡蛋治头痛的习俗。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荠菜的健康密码: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炎症介质,多糖成分可调节免疫平衡,丰富的维生素C与类黄酮则能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在心血管健康方面,荠菜中的乙酰胆碱、谷甾醇等成分,有助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除内服煎汤、入丸散外,荠菜外用亦有奇效。《圣惠方》记载用荠菜根汁点眼治疗暴赤眼痛,《圣济总录》则载其研末可治目生翳膜。从古代验方到现代药理,荠菜的药用价值不断被验证,成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交汇的典范。

 

一棵滋味鲜的菜:餐桌上的春日馈赠

 

春日的虞城餐桌,总少不了荠菜的身影。这种带着泥土清香的野菜,做法多样却不失本味:凉拌荠菜焯水后拌上蒜泥、醋汁,清爽开胃;荠菜饺子以猪肉或鸡蛋为馅,咬下满是春日鲜气;荠菜豆腐汤清淡鲜美,荠菜炒鸡蛋简单营养,荠菜粥则益气健脾、养肝明目。

 

当地企业更将荠菜制成团子、水饺等深加工产品,让这份鲜美突破季节限制。不过享用时需注意:荠菜生长于野外,需反复冲洗去除泥沙,盐水浸泡后焯水30秒至1分钟,既能去除草酸与涩味,也能确保食用安全。

 

一棵成产业的菜:虞城如何种出"黄金叶"

 

从田间野菜到年产值可观的产业,虞城荠菜的"逆袭"绝非偶然。在利民镇为中心的种植区,"甜玉米-荠菜-冬小麦"的轮作模式巧妙利用了玉米收获后、小麦种植前的两个月空闲期,实现"不与粮争地",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为农民带来额外收入。

 


产业规模化是其做强的关键。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面积占全县一半以上,便于集中采购农资、实现机械化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让企业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农户按标准种植,销路稳定有保障。

 

技术支撑为品质护航。虞城县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制"虞荠一号"新品种,每亩增收约4000元;编制《虞城荠菜种植经验手册》规范标准,专家团队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加工与物流环节更显匠心:"漂烫-速冻-冷链"技术解决储存难题,依托商丘国家物流枢纽,冷链运输成本降低,电商渠道年增长超30%,让虞城荠菜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