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传承弘扬中华诗词,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汇聚百余位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围绕中华诗词的当代价值、理论建设、艺术融合、传播创新与国际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明在致辞中指出,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深厚的诗词文化传统。近年来,郑州持续推动“诗词郑州”文化名片建设,通过举办中国诗歌节、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等高规格文化活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盛若蔚表示,中华经典诗词是民族精神的根脉与文化瑰宝。在技术赋能、媒介融合的今天,诗词以短视频、AI创作、综艺节目、文旅融合等形式“破圈”传播,展现出蓬勃的时代生命力。
论坛上,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学习强国”原总编辑刘汉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戴玉强,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他们从诗词创作、理论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实践等不同维度解读了中华经典诗词的永恒魅力与时代价值,分享了独到见解与前沿思考。
据悉,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是中华诗词学会、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常设性高端文化论坛。该论坛自2023年首届在郑州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推动中华经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郑州聚焦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刘禹锡等与本地渊源深厚的诗人文化遗产,系统推进文献整理、遗迹修复与活化利用,不断夯实“诗词郑州”文化名片的底蕴与影响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郑州将进一步推动诗词文化与艺术创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使“诗意郑州”的独特魅力真正成为人民可感知、可体验、可共享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