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
202543     12:32:19
ECONOMIC HERALD
从“民意直通车”到“幸福加油站”——解码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来源:郑州日报 | 记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 2025-03-28 | 78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前只知道‘人大代表’这个名儿,现在能让咱老百姓看到‘人大代表’这个人儿……”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王砦村村民马新爱乐了,村儿里的事儿,她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帮着解决了不少。


“我是社区书记,还是区人大代表,在联络站给咱老百姓解决事情,我比以前方便多了……”惠济区人大代表、宏达社区党支部书记董晓红笑了,双重身份双重责任,她觉得很是光荣。


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听说有村民打零工不好就业,我就帮着解决了几十个村民就业;听说租房子贵,我就把职工宿舍变成家庭宿舍,让他们免费住……”惠济区人大代表、郑州市协和制药厂总经理李洋开怀了,作为企业家得益于郑州的发展,作为人大代表能回馈百姓,这让他成就感满满。


在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400平方米的民主阵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33位四级人大代表和58名街道居民议事代表,如同“毛细血管”般覆盖3个村9个社区;4年时间完成民主实践“三级跳”,阵地不仅“建起来”“转起来”,更是“活起来”。这里不仅是“民意直通车”,还是“幸福加油站”。


在这里,民主理念融入民生改善的“毛细血管”,代表履职从“会议期间”延伸到“随时随地”,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密码”。


小站点承载大民生


3月15日一大早,惠济区长兴路街道王砦村村民马新爱就步履匆匆地来到了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


“今儿人大代表、王璐书记在站里,我得抓紧反映下江山路一小孩子们上下学过马路的事儿。”马新爱口中的“站里”,就是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这里不仅是河南省首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郑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郑州市“三官一员”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试点,更是全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实践样本”。 


“江山路路宽,学校和小区就隔着一条马路,孩子们一放学就喜欢横穿马路回家,走红绿灯需要多走一里路。这车来车往的,孩子们不安全……”马新爱思路清晰地提出校园交通隐患问题。


“姨你别急,咱这就叫社区党员、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先制止孩子们横穿马路的事,然后咱再和相关部门沟通,看能不能有更彻底的办法解决……”郑州市人大代表、王砦村党委书记、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站长王璐当即拍板,提出解决办法。


马新爱一听,连说:“中中中!只要能让孩子们安安全全的就中!”


这样的“沟通协调”,在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可谓家常便饭。


这个联络站创建于2021年,长兴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其建设工作,多次拨付专项资金,对联络站功能进行提升和完善,不仅设置有展示厅、接待选民室、代表议事室、代表阅览室4个区域,更是构建起了“线下+线上”立体履职网络。33名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和58名街道居民议事代表,如同“毛细血管”般覆盖辖区3个村9个社区。代表二维码、履职动态、问题处理流程等在“郑州市智慧人大平台”系统上清晰显示。


“过去亮代表身份总怕被误解,老百姓不认识你,还反问‘你说你代表你就代表了?该不是诓人的吧?’……现在进站,老百姓能看见你,他就会信任你,我现在履职底气十足了。”惠济区人大代表、宏达社区党支部书记董晓红的感慨,道出了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联络站通过每月15日的“代表选民接待日”、代表二维码“云接待”等创新机制,实现了从“群众找代表”到“代表在身边”的转变。过去一年,联络站协调推动解决多项民生问题,其中涵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安置房建设、打造体育产业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等领域,真正实现“民声”决定“民生”,“实事”真正“实施”,“民意”转化为“满意”。


让民意真正看得见


面对马新爱反映的校园交通隐患问题,王璐不仅当即回复了,更是马上行动了。他通过与有关部门和学校沟通对接,协调组建了“党员+家长+教师”护学队伍,为江山路一小的孩子撑起“安全伞”。


这种“现场应答—分类处置—跟踪督办”的工作闭环,正是联络站“一二三四”工作新模式的缩影。


王璐说,“一二三四”工作新模式,即搭建一个400余平方米的代表活动平台,把握好街道居民议事会、代表监督活动“二个重点”,畅通代表定期进站联系选民、代表接待窗口增设到便民服务大厅、代表联系群众二维码广范围公示“三个渠道”,融合好智慧人大网络平台、街道工委服务代表、代表学习培训提升、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代表数字履职档案“四项工作”。


为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联络站还推出了“月进站—季监督—年述职”机制。“月进站”,即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代表接待选民,开展人大代表们学习交流、专业培训、视察调研、立法座谈等活动,构筑多功能、高质效的代表活动阵地。“季监督”,即组织代表围绕热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引导代表们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年述职”,即每年9月组织区人大代表回到选区向选民述职,通过现场述职、接受询问、投票测评三个环节为代表履职打分,促进代表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富有成效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深入、体现民意。


正如董晓红所言:“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的转变,源于联络站让民意真正变成了看得见的改变。”